2021年9月16日 -
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2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則
2022年4月15日 -
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建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期統一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實現農田建設項目科學規范管理的重要依據。
農業農村部關于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的指導意見
2023年1月4日 -
在“分類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建設”中提出包括“田塊整治、灌排設施提升、田間道路改造、農田輸配電建設、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完善農田基礎設施舉措。
關于高標準農田的定義為“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
從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歷經近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春風已經吹遍江南海北,搭建農業四情智能監測系統也成為高標準農田土壤改良、水肥灌溉、生態保持的一項基礎措施。
農業四情主要指墑情、氣候、蟲情、苗情,賽通科技通過自主研發農業四情智能監測系統,實時精準感知四情變化,構筑作物診斷決策的數據支撐。
賽通科技農業四情智能監測設備由土壤墑情感知設備、氣象環境監測設備、蟲情測報設備、可視化管理設備組成,涵括土壤監測系列傳感器(酸堿度、溫濕度、電導率、氮磷鉀等要素監測)、土壤墑情監測站、管式土壤墑情傳感器、自動氣象站(小型氣象站、葉子氣象站)、自動識別蟲情測報儀、無線太陽能殺蟲燈和視頻監控等智能設備,提供全面的設備終端和系統方案,構建高標準農田數字生態。
農業四情智能監測對于農田旱澇保收、增產穩產具有重要意義,賽通科技已為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陜西省榆林市、廣東省湛江市、重慶市銅梁區等全國各地超萬畝農業生產場景提供四情實時數據和精準決策方案,有效減少化肥農業施用和推進保持高標準農田生態服務功能。

當沃野千里不再是空談想象,良田萬頃成為目之所及,科技興農的嶄新篇章已然譜響,賽通科技以創新技術賦能數字農業建設,有效支撐“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糧食安全戰略,助推我國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