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
九月金秋,各地正陸續進入秋糧豐收的季節,我們也將在秋分節氣迎接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今年將繼續秉承“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宗旨,以“學用‘千萬工程’禮贊豐收中國”為主題,激發全社會致敬豐收、致敬農民、致敬農耕的節日熱情,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數字農業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202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在“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內容中提出:持續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發展智慧農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國家于6月發布的《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在對《指南1.0》優化后,將“智慧農業”從“鄉村數字經濟”中單獨成章,并圍繞“大力推進種植業數字化”提出新的建設指導。
廣州賽通科技有限公司持續把脈農業數字化進程中的關鍵因素,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以數字科技創新賦能精準農業,累計獲得30余項產品檢驗認證、計量認證等相關證書和50余項專利及軟件著作權,以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資質榮譽。
數智化驅動農業新質生產力提升
“農業新質生產力核心在于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數智化發展為手段,以農業經濟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擺脫傳統農業增長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等特征。”
智慧化種植養殖場景、大數據解決方案、節水灌溉技術、作物種子繁育推廣等研究方向的創新發展,共同組成了高質量、高效能的農業新質生產力,成為實現數字鄉村、惠及三農民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賽通科技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打造精準感知、精準控制、精準決策的數字農業系統平臺,形成以農業四情監測、水肥一體化、無線智能灌溉、大棚智能控制、可視化大數據平臺管理等軟硬件相結合的高效農業生產模式,讓生產數據流動覆蓋農業生產全周期,用新質生產力耕作智慧田。
創新實力激活“農業+數字”新引擎
細微之處見真章,毫厘之間顯功夫。智慧農業領域的飛速發展,不僅來自于全面系統的解決方案構建,也在于每一個產品的精雕細琢和創新研發,以產品筑牢方案底座,以方案反饋產品需求,協同發展的雙向關系推動了智慧農業的質量效益不斷攀升。
2023年初,賽通科技從外觀到性能全面升級農業自動氣象站,以“通曉萬千氣象”寓意命名的曉萬象®氣象站系列已在廣東、新疆、四川、福建、黑龍江等地提供精準的氣象數據服務。
2024年初,賽通科技發布以“潤澤作物”涵義命名的耘露®水肥灌溉系列新品,通過自動配比施肥、定時定量供水、遠程灌溉控制、實時智能傳感等功能,實現資源節約和高效節水的平衡性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
通過產品創新研究的全面開花,以精準決策和科學研判降低盲目決策造成的經濟損失,顯著減少水資源浪費,避免由于過度施肥導致的土壤板結和環境污染,實現資源節約、增產增效與生態可持續均衡發展。
扎實成果擦亮鄉村振興名片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從事農業生產所遵循的基本節律,每一種作物在長期的物競天擇下,形成了適應于不同地形、氣候、環境等因素的生長習性,耕作者在過去只能靠著長年累月的經驗來判斷作物習性展開生產作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傳統農業耕作的真實寫照。
智慧農業的出現,幫助農業生產逐步告別“面朝換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的辛勞狀況。以前需要每日攀登巡視的茶山,現在只需一個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即可遠程“查山”;以前磨破雙肩的挑擔灌溉,現在只需布設無線智能灌溉即可一鍵精準“補水”;以前靠著肉眼判斷蟲情災情的輕重程度,現在只需布置農業四情監測即可足不出戶“監督”……
賽通科技結合作物習性和區域特色,因地制宜展開智慧農業產品創新研發,聚焦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特色產業、生態建設和科研教育等工作方向,在實際應用推廣過程中取得扎實成果,服務場景涵蓋糧食、蔬果、茶葉、中藥等作物種植和禽畜、水產等動物養殖,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相互協調,助力農業生產綜合效益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