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棚種植領域,精準且高效的管理至關重要,大棚水肥系統應運而生,成為眾多種植戶提升種植效益的得力助手。它融合了先進技術與科學理念,為大棚內的作物生長營造出理想的水肥環境。
一、大棚水肥系統的構成
水源是整個系統的基礎,無論是河水、水庫水,還是井水等,都需保障水量充足穩定。并且,為防止雜質進入后續系統,影響灌溉和施肥效果,需對水源進行預處理,如設置沉淀池、安裝初級過濾器等,將大顆粒雜質攔截去除。
水泵:其作用是為系統提供穩定的壓力,確保水能順利通過管網輸送到各個角落。根據大棚面積、灌溉距離以及所需水壓等因素,合理選擇水泵的型號與功率,保證系統運行高效。
過濾器:這是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部件。由于水中可能含有泥沙、藻類、懸浮物等雜質,若進入滴灌、噴灌等設備,極易造成堵塞。常見的過濾器有砂石過濾器、疊片過濾器、網式過濾器等,可根據水源水質情況組合使用,實現多級過濾,保障灌溉水的潔凈。
施肥裝置:施肥裝置是實現水肥一體化的核心組件,包括施肥泵、施肥罐、文丘里施肥器等。通過這些設備,能夠按照預設比例將肥料精準地注入灌溉水中,實現水肥同步供應。例如,智能施肥泵可根據設定程序,精確控制肥料的注入量和注入時間,滿足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 。
控制器:作為系統的 “大腦”,控制器接收來自傳感器的數據,如土壤濕度傳感器、土壤養分傳感器、氣象傳感器等反饋的信息,依據預設的參數和程序,自動控制水泵的啟停、閥門的開關、施肥的時間和量等,實現智能化管理。
主管與支管:主管負責將經過首部樞紐處理后的水肥混合液從水源處輸送到大棚各個區域,支管則進一步將水肥分配到每行作物或更小的灌溉單元。管網材質一般選用抗老化、耐腐蝕的 PE 管,其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抗壓性,能夠適應不同地形的鋪設需求,且使用壽命長。
閥門:在管網系統中設置各類閥門,如閘閥、球閥、電磁閥等。閘閥和球閥主要用于手動控制水流的通斷和調節流量大小;電磁閥則可在控制器的指令下,實現遠程自動控制,方便靈活地控制不同區域的灌溉和施肥。
滴灌類:滴灌帶和滴頭是常見的滴灌灌水器。滴灌帶以其成本較低、鋪設方便等特點,在大面積大棚種植中應用廣泛,它能將水肥以滴狀緩慢地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水分和養分利用率高,有效減少蒸發和滲漏損失。滴頭則可提供更精準的滴水效果,適用于對灌溉精度要求較高的作物或局部灌溉區域 。
微噴灌類:微噴頭通過將水肥以細小的霧狀或水滴狀噴灑出來,不僅能滿足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還能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大棚內的小氣候環境。其噴灑范圍相對較大,適用于花卉、育苗等對濕度要求較高的作物種植場景。
二、大棚水肥系統的優勢
滿足作物不同階段需求: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和養分含量,以及結合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需肥規律,系統能夠精準地調節灌溉水量和施肥量。例如,在作物苗期,需水量和需肥量相對較少,系統可自動減少水肥供應;而在作物生長旺盛期和結果期,對水肥需求大增,系統則加大供應量,確保作物在每個生長階段都能獲得最佳的水肥支持。
提高肥料利用率:傳統施肥方式易造成肥料浪費,部分肥料未被作物吸收就隨水流失或在土壤中固定。大棚水肥系統將肥料溶解在水中,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使肥料能夠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研究表明,相較于傳統施肥,該系統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 30% - 50%,大大降低了肥料成本,同時減少了因過量施肥對土壤和環境造成的污染 。
節水效果顯著:采用滴灌、微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大棚水肥系統能根據作物實際需水情況精確供水,避免了傳統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資源浪費。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可節水 30% - 60%,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的當下,這一優勢尤為突出,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節省勞動力成本:系統實現了灌溉和施肥的自動化操作,種植戶只需在控制器上設定好參數,無需人工頻繁地進行澆水、施肥作業。這不僅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讓種植戶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農事管理中 。
優化土壤結構:傳統灌溉和施肥方式可能導致土壤板結、透氣性變差等問題。而大棚水肥系統通過精準控制水肥供應,使水分和養分均勻地滲透到土壤中,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透氣性,為作物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 。
提升作物品質與產量:在精準的水肥管理下,作物生長更加健壯,抗病蟲害能力增強,果實品質得到顯著提升。例如,蔬菜的口感更好、色澤更鮮艷,水果的糖分含量更高、果形更端正。同時,良好的生長環境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產量,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