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農業傳感器在飼養方面的應用介紹。
幾年前,我國農業科研人員利用生物傳感器和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出生長快、瘦肉率高、飼料消耗低的轉基因豬,滿足了市場需求。該傳感器還可用于監測牲畜、家禽和雞蛋的新鮮度。例如,日本長崎大學開發了一種傳感器來測量畜禽肉的新鮮度。它能準確測定雞肉、魚、肉等食品變質時的氣味成分二甲胺-40、dma-41的濃度。利用這種傳感器,可以精確控制肉的新鮮度,防止變質。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的養雞場使用雞蛋測試儀來測試雞蛋的質量。該儀器由兩個壓電傳感器和一個監視器組成。檢查時,將雞蛋放在兩個傳感器之間,一個是“揚聲器”,另一個是“接收器”,同時與顯示器相連。如果雞蛋還不錯,監視器會顯示一個共振峰。如果雞蛋被沙門氏菌污染而變質,監視器將顯示兩個峰值,一個高一個低。用它來檢查雞蛋又快又準確。
此外,在科學投料的過程中,需要溫度傳感器、溶解氧傳感器和水成分傳感器來測量水分狀況;需要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光傳感器來監測投料環境;需要各種離子傳感器來測量投料成分;機械進給機器人需要力傳感器、觸覺傳感器和光傳感器。傳感器在良種培育中的應用是農業生產的第一步,應引起重視。近年來,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已成為培育良種的重要技術,其中生物傳感器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西班牙的農業科學家通過生物傳感器操縱種子的基因,發現防止玉米種子脫水的基因,并培育出優良的玉米種子。此外,養殖環境監測需要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光照傳感器;土壤狀況監測需要水傳感器、吸力傳感器、氫離子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氮、磷、鉀營養需要各種離子傳感器。